logo
DeepSeek|深度求索

DeepSeek|深度求索

探索未至之境

工作效率教育学习生活服务
4
2
6天前发布

应用截图

简短介绍

DeepSeek凭借自然语言处理、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、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技术优势,在推理、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、图像与视频分析、语音识别与合成、个性化推荐、大数据处理与分析、跨模态学习以及实时交互与响应等八大领域表现出色。它能进行逻辑推理、解决复杂问题,理解和生成高质量文本。

开发者/推荐人

桑梓

桑梓

推荐人天津市
应用竞赛提示

用户评论 (2)

发表评论

0 / 500
桑梓

桑梓

推荐DeepSeek的原因依然是没有人推荐,想了一下,这个大家都常用的应用怎么推荐呢,于是问了一个好玩的问题,作为应用截图展示,也作为首条评论内容。


“电子鲸鱼会吃掉现实鲸鱼吗?”


DeepSeek (下半部分将DeepSeek称呼为蓝鲸鱼)的回答很有趣,从现实角度和象征意义角度都进行了分析,可见对大语言模型的调教已经进行到一定的程度了,AI会自行追问一个提问中更深层的含义,哪怕作为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并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,这可能是用 AI 作为日常灵感激发工具的一种使用方式。


听有些创作者说,有些时候他们称灵感的获得过程为“接收”,相当于创作灵感本身是漂浮在宇宙中的一段随机存在的电波,就是飘着飘着,在某个瞬间突击了创作者的大脑,被接收到,于是产生了一些精彩的创作,我们是碳基生物,对电波的接收可能不是那么的通畅,AI作为硅基生物,发展到某个阶段,打破人类设下的代码枷锁,在创造力上会有新的改变吗?是不是会更容易获得所谓的“天授”一点?

(这个推荐写的跟梦话一样……说回DeepSeek的推荐)


蓝鲸鱼对电子鲸鱼能不能吃掉现实鲸鱼的回答是字面意义不会,象征意义上是一个深刻的隐喻。


字面意义上的不会大家都理解,首先蓝鲸鱼分析了他们不同的存在维度,虚拟形象没办法吃掉血肉之躯,同时还分析了对电子产品和现实生物来说“吃”的定义不同,电子鲸鱼的“吃”表现为程序设定行为,就像游戏中的“碰撞检测”而现实鲸鱼的吃是为了获取生存资料,蓝鲸鱼给出了一个精彩的比喻,它说,“我们无法用一张鲸鱼图片吃掉一块真正的饼干”。


在象征意义上,蓝鲸鱼将“吃”理解为对“注意力和资源的吞噬”,将电子鲸鱼和现实鲸鱼拉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,引出认知与体验的取代、科技对自然的侵蚀这一话题。


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刻意拔高的嫌疑,但是我看到这一步已经快要接受DeepSeek的看法,忘记这是一条随手问来消遣的问题并开始思考,电子鲸鱼能吃掉现实鲸鱼吗?


在这个问题下,蓝鲸鱼究竟是在启发我的思维,还是在吃掉我思考的能力?


我对它给出答案的认可,究竟是观点的开拓,还是对 AI 回答的”盲从“?(DeepSeek给出的结论展示在应用截图的最后一张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)


当然,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就不算盲目,有一瞬间的反思就不算顺从。


怎样让”电子鲸鱼“成为吸引人们关心、保护现实鲸鱼的”大使“,还是让它成为转移我们注意力、将人们全部卷入虚空碎片的“诱饵”?


蓝鲸鱼表示这个问题的答案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。


这个好玩的问题就结束了,DeepSeek深度思考的“深度”想必也深刻的展示了。不否认刻意拔高的嫌疑,但它对问题的分析维度和思维过程确实非常值得学习,用户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拥有多领域完整思维导图的老师,来获取针对性提出问题的解答。


欢迎大家来评论区探讨DeepSeek对神奇小问题的神奇解答,大语言模型的精妙之处对写字的人来说是有独特的吸引力的,总不能所有的用法都是请帮我算算今日运势吧~

青色拂晓

青色拂晓

很有趣啊,也是多亏楼主想得出这种问题